高中周记高二周记

新闻记者实习周记范文

本文已影响 2.72W人 

  新闻记者实习周记

新闻记者实习周记范文

老师讲过,好的新闻写作要求巧妙运用动词,而不是形容词。直到真正开始写作,我才明白用好动词是多么不容易,或者说,直到需要用动词我才知道自己的词汇量是多么的匮乏。

记得我在报社第一篇见稿的文章是以人物为中心写一名商人的致富之路。稿子除了刚开始写有点奇怪以外——记者告诉我以商人为第一人称来写——就没什么特别的了,而且采访对象的述说脉络也很清晰,所以写下来也没什么障碍。正因为这样,我就把标题留在了最后。故事本身没什么出彩的,事件本身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事,那么一个漂亮的标题将会使文章本身出彩,否则即便原本有意思的文章都很难被人注意。后来,我想了很久还是没办法整出一个所谓漂亮的标题,最后就随便拟了个“***的致富之路”的标题。见报后的文章标题则是“***:在**里嗅商机”。单单一个“嗅”字就把一个失意的创业人成功走上致富路的巧妙体现了出来。

那次之后,我开始发现,很多标题看起来拟的很漂亮,甚至好一些都是用最简单的动词来组合的,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标题,其实并不简单。即便那些动词我都知道,不像很多成语、典故,或者印象模糊、张冠李戴,或者根本就闻所未闻,动词很多都是知道的,不经意间也能说出来的,但是就是需要用的时候却吐不出一个词来,最需要的恰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刚开始,我专找新闻标题醒目的动词来抄。抄了30多个后,觉得这似乎不是办法,就停止了。以前老师讲如何写新闻小标题时,用了一个词——拎。动词不也是拎出来的吗?我认为,关键不是用了什么一句话、一个标题用了什么动词,而是拎出来的那个过程,如果我学不会在构思文章时去思考如何选择恰如其分的动词,那么即便抄上一万个词、一万遍词,也不能在实际写作中做得最好,那样的结果最多可能也就是在写的时候脑袋会有很多动词,随便都能选上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好的那个。拎,或许是一种语感。

于是,我开始再看一遍《老人与海》。以前看,只是看故事。说实话,要不是这篇小说短我还真看不下去。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尚不是我能忍受的。我可以用两天时间看完《达芬奇密码》,而且是在高三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并且能牢牢地记住故事很多细节甚至在最后一部分几乎猜中了答案。但是,看《老人与海》非常吃力,很想跳过去,就像看新闻报道时不停地跳过那些数字、人物名字,直接看标题和首末两句话。所以直到看到最后几页我才知道原来圣地亚哥是在同鲨鱼搏斗而不是潜水艇。但是,就是这么一篇简短的小说,我却不能将之复述出来,哪怕让我只用几百字概括。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是我太不习惯的了,我能记住的只有两句话——“一个人只能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来,把我害死,我不在乎谁害死谁”。我不能记得海明威写的这部小说,里面很多优美的词、句,或许当时我能看见,但是过后就如云烟消散,那么,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级别太低。后来有次和几个同来实习的中文系同学谈到这这部小说,她们也称看不懂、看不下去。

或许,哪天我能看懂《老人与海》了,才能真正写好稿子了。

  新闻记者实习周记

暑期的记者实习活动开始,尽量做好一些准备,但是仍有一些漏洞层出不穷。现在我在一点一点的总结这些教训,并希望自己可以改正。

1.不够守时。6:30起床,距离报社不远,但仍会出现时间不够,迟到半小时。原因有两点,一是速度慢的像蜗牛,另一点路痴,昨天坐返车,今天做错车。最终导致迟到!这可是记者的致命弱点。

解决方案:回去记时,提高速度。研究延安市的公交路线,熟记于心。

2.不够灵活。跑了一天新闻,有很多线索,而真正能独立完稿的依然很少,首先采访的目的不明确,漫无目的的问问题,被动的被被采访者牵着鼻子走。思维不活跃,有些固定局限在某些学校的框架中。

解决方案:要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专业知识的训练。写和实践相结合。

星期一是周刊的例会,却发现问题多如牛毛。散漫的工作环境让你找不到新闻的感觉,工作人员的无纪律性。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大量的新闻中植入广告,变身有力的宣传工具,只要花钱,就可以帮你在这张纸上办实事,新闻的纯粹性没有,倒摇身一变成了为金钱的服务的人员,有些可悲。

今天老总批评员工,因为大家的不守时,无纪律。已经成立了两年多的周刊,管理如此混乱,今天才提出要细化采访和写作,把稿子的质量和数量挂钩工资。听说要做车展,又是拉动一大笔资金,新闻,什么新闻?当问老师关于写人物通讯的问题,竟很冷的听到不给钱就不写,这是很冷的笑话。

  扩展阅读:今天就是全新一课 区新闻社实习记者成功“过关”

“工作环境和待遇,你怎么选择?”“一只螃蟹可以爬出篮子,一群螃蟹却爬不出篮子,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今天上午,江津区新闻社2016年暑假实习记者模拟面试比赛在该社三楼大会议室举行。

据了解,此次比赛是江津区新闻社暑期实习记者培训的重要环节。江津区新闻社自2005年建立起完善规范的实习记者制度以来,每年均吸引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200余人前来实习,在集中开展新闻业务系统培训、实用技巧培训的同时,还针对实习记者实际开展演讲、模拟面试比赛。2014年,江津区新闻社成为重庆新闻学院首批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此次模拟面试比赛,分为陈述自荐书、抽题阐述两个环节,时间分别为1分钟、3分钟。在短短1分钟陈述自荐书环节,19名选手各显身手“抢占”评委眼光;3分钟的抽题阐述环节,选手们的回答更是字句紧扣题目,周密的思维、谨慎的答案让现场的亲友团感慨不已。

不听不知道 面试选手人人才能出众

“在大学里,我担任了学生会主席,同时还积极参与校刊、微信的编辑……”“四年大学生活,我没有沉溺于象牙塔中,而是主动走向社会,每年都会在多项社会活动中担任主持人……”短短的60秒里,19名选手可谓“分秒必争”,在主动表达自己的岗位意向后,纷纷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曾担任过的职务、最擅长的工作、最符合岗位需求的优点。

“The world makes way for the man who knows where he is going(这个世界会为有目标的人造路). ”6号选手陈巧走上台后,一段流利的英文脱口而出,顿时让在座所有的亲友团们惊讶万分。原来,陈巧是江津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刚刚被四川外国语学院录取,英语可算是她的拿手科目。但对她而言不过是小意思的一句英语,却因为“字正腔圆”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跑得快不算成功,不摔跟头才算赢。”8号孔梓又只有13岁,她在台上落落大方地表示,自己没有什么才艺,但很勤快、会跟班,略有哲理的结尾,又显得孔梓又直率而俏皮;“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7号龚铃智则在陈述自荐中拿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飘逸的文字和熟悉的诗词,让大家叹为观止。

不答不明白 这些问题个个“坑”你没商量

抽题阐述环节更是“机关重重”。这些题目几乎都是结构化面试题,题型包括任务安排、人际关系、社会热点、人生观价值观、突发事件等,一不小心就会偏离答题方向,导致丢分。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隐藏在题目中的“坑”,选手们万分谨慎,在1分钟的准备时间里,他们迅速在草稿纸上陈列出要点以便回答。

“在工作中,高薪、表彰、晋升这3点,你更看重哪点?”面对这一问题,10号选手韩诗机警地回答:“高薪、表彰、晋升这3个要素,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当然,我目前追求的还是立足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也有选手的回答不尽如人意。面对“你有机会选择去基层的岗位还是到高一级的职位时,你会选择哪个?”的问题,答题选手认真陈述了“我愿意去基层的岗位”及理由后,评委却略带惋惜地点评:“愿意去基层工作当然很好。但当你有机会选择的时候,证明你已经具有相关的能力并且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其实你可以更慎重地作出决定。”

每一位选手的回答,都得到了评委的认真点评,而每一句点评,都是在给台下所有选手上的生动一课。面对老师精彩的点评,实习记者们献上了精彩节目——诗朗诵《我不是记者》、情景剧《新闻联播》等,以表达内心最真挚的谢意。

相关文章:

1.优秀新闻实习周记

2.新闻类实习周记范文精选

3.精选新闻类实习周记

4.报社实习周记范文

5.新闻学专业大学生实习周记

6.大学生新闻系实习周记

7.报社新闻学生实习周记

8.报社编辑实习周记范文

9.都市报社实习周记

10.教师实习周记范文20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